您的位置: 主页 > 抽污水 > 正文

抽污水

天竺抽污水怎么办

1.介绍一下佛教
2.张玲玲蟑螂美文摘抄
3.安徒生童话两则(内容)

介绍一下佛教

 ;佛教,是佛的遗教,具有宗教性质;佛法,概括佛学的思想学术与所

 有求证的方法;学佛,是实践佛的遗教,循佛的教导方法去求学。

  在中国学术中,对于佛学,有一句习惯的名言,都说“佛学浩如烟海”,由此可以

 想见佛学内容的丰富,若就学术的角度,用很短的时间,把佛学的重点简介出来,首先

 须得了解上古时期印度_文化的背景。提到印度文化,我们要有一个认识,印度上下数

 千年的文化思想,始终在宗教、哲学,与各宗教、各哲学的修行求证方法中徘徊演变,

 乃至现在的印度教,也不例外,所以印度全部的历史文化,也一直在宗教争斗、思想摩

 擦、阶级不平的状况下绵延续绝。虽然十七世纪以来,有外力的侵入,他们随时随地,

 仍然利用印度人宗教思想的矛盾,作为控制的法宝。

  印度上古宗教的教义,与释迦牟尼先后同时的宗教及各派哲学思想,真如“天花错

 落,星罗棋布”,实在可作世界上“比较宗教”与“比较哲学”的蓝本,普通讲印度哲

 学,大约都以六师并举,以说明其六大哲学学派的情形,实际上在已经翻译的中国佛学

 中,动称异派哲学思想的,约有九十六种之多,虽然全体资料不够,但一鳞半爪,断简

 残篇,还是有很多宝贵的材料;只是现在国际间讲印度哲学或佛学,都受十七世纪后欧

 洲学派的影响。从来不重视中国佛学的资料,致使中外学者,一笔抹煞中国佛学的价值,

 非常可惜而且可叹。总之,上古的印度哲学与宗教,对于有主宰、无主宰、一元、多元、

 是心、是物等等的问题,已经无所不具,至于佛教,约当中国宋代中叶,因受异教侵入

 的影响,完全进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佛教,后来印度文化历史的转变,与佛教并不相干,

 这是应该特别说明,以兔误解。

  (二)印度上古的形势与国情

  释迦牟尼的时代,约当中国春秋前期,关于他住世的准确时期,向来为古今中外学

 者所争辩的焦点,从世界文化历史的角度来说,在这个阶段,先后不出一个世纪,东方

 西方的历史演变,虽然都是一片紊乱,但却哲人辈出,蔚为奇观,中国有老子、孔子等

 人;印度有释迦牟尼的哲人僧团;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都是影响后来人类文

 化垂数千年之久的人。

  当那个时期,我们的历史,固然为分封诸侯,建立地方王国的制度,可是还有中央

 一尊的周天子高高在上,君临天下;而印度正是数百个国家争权分立,并无一个一统天

 子的帝王局面,释迦牟尼身为王子,秉绝世的睿智,承受宫廷教养,少年博学多能,由

 于他亲身目睹当时印度的战争残杀,与观察生物世界弱肉强食的痛苦,要想为天下苍生

 寻求一个真正和平的途径,便毅然出家,追寻远古哲人的遗教,以求得到宇宙人生的真

 谛。他出家以后,参访过传统婆罗门教的修证方法,与其他各宗教、各学派出世苦行的

 修道生活,结果认为都是不究竟的学问,便独自经历一番苦行修证,从二十九岁出家,

 直到三十五岁才开始弘扬他的教化。现代学者,对他犹如对孔子一样,或有认为他是宗

 教的教主,也有认为他是哲学家或教育家,其实这些尊荣的头衔与地位,对于释迦牟尼

 都无所谓,一个真正的圣哲,决定会漠视世间的虚荣,他敝展帝王的尊荣而不顾,同时

 又动称古佛与他佛,可见他并不想以教主自居,至于由他的教化而变为一个宗教,又登

 上教主的宝座,那都是后世再传弟子们的事情。我觉得所有宗教教主们,大多数都是抱

 着如此胸襟的,譬如老子被人拉上道教教主太上老君的宝座,又何尝是他“不知所终”,

 或骑青牛出函谷关的初衷呢!与其说释迦牟尼创立佛教而为教主,毋宁说,他裁集印度

 上古传统文化思想的大成,而阐扬其特立独行的文教精神,更为伟大而隽永有味。

  (三)释迦出家成道对于人类世界的贡献

  现在我们归纳释迦出家成道,与弘扬教化的要点,约有五个重心,分述如次:

  1.建立师道的庄严

  指导以慈悲为怀的君国之道。释迦考虑自己可以做一个不世的英雄,统治印度的天

 下,但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况且人类历史,始终向变道的途径演变,毕

 竟不能千秋万代保持一个永恒不变的王权;他要建立一种文化思想,可以做为万世的准

 绳;他要征服自己,达到成就内圣的要求,便要“离情奔欲,所以绝累”去出家求道了。

 结果他所愿得偿,建立了师道教化的庄严,赢得古今中外、千秋万世的敬仰,依照现代

 人惯用的经济价值观念来讲,他从事万代教化的价值,比他终身数十年为王称帝的价值,

 诚然不可以道里计。依循他所建立师道的效果,在后来数百年间,便有印度名王阿育工

 的功绩出现,成为印度历史上文治最光荣的一页,相当于孔子学说,形成西汉初期的文

 治;但我说相当,并不就是同样,有关师道庄严的教化精神,与大小乘所有戒律的仪范,

 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记》,相互呼应,也是人类礼义与法律哲学的基本精神。唐、

 宋以来比较客观的学者,每引释迦与孔子比论,认为孔子若生在当时的印度,必如释迦

 的作为,释迦如生在当时的中国,必如孔子的行径,所谓‘东方圣人,西方圣人,此心

 同,此理同,其揆一也。”

  2.破除印度传统的阶级观念

  提倡平等及于众生。印度历史,自古至今,向来便有极其严格的阶级观念,通常所

 谓第一阶级的婆罗门(传统婆罗门教的僧侣),第二为刹帝利(传统掌握军权的武士),

 第三为吠舍(从事农牧商等人),第四为首陀罗(从事贱役者)。释迦成道以后,极力

 宣扬一切众生性相平等的观念,不但认为人类是平等的人类,而且认为凡有血肉与具有

 灵知之性的生物,乃至天人之际,一律称为众生,大家在本性的道体上,本来都应该是

 平等的,人果然不应该以非礼的恶意侵害他人,同时也不应该为自私而残害一切众生,

 人与众生,如如之性,本自平等,所以人人为善去恶可以成佛,一切众生与天人,为善

 去恶,亦可以成佛。这是儒家的思想,“民吾胞也,物吾与也”,乃至理学家所提倡的

 “人人可为尧舜”的观念,实为同出而异名,他教理的物我一如,众生平等的说法,可

 谓是耀古腾今、彻底平等的思想,同时他以身作则,在他亲身领导学者集团的僧侣中,

 无论出身贵贱,一律平等,唯德行而重。也许有人认为既说平等,就会流于是非不辨,

 善恶不分,这可不能误解,释迦说的是性(本)相(用)本体的平等,至于达到平等的

 境界,仍然须要善恶的分野,与为善去恶的修养,所以为除恶而向善,为去恶人而为众

 善的作为,正是莫大的功德,并不自相矛盾,这又与儒家所说的“汤武一怒而安天下”

 的意义,大有殊途同归的旨趣。

  3.归纳印度上古传统宗教的轮回之说

  而建立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生命现象论。由于“物我一如,性相平等”的根本观

 念,与为善去恶的方法,而达到“一如”与“平等”的境界,当然就涉及众生生命的来

 源问题,他用归纳的方法,并列生命的种类,大体约分为六道:所谓天道、阿修罗道

 (界于天魔之际)、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六类。一切众生,由于思想与行

 为善恶程度的多寡不同,而互自沦为六道当中的生命现象,是能为善而生天,亦能为恶

 而变为畜生、饿鬼、乃至堕入地狱;但天如忘善动念为恶,亦可互变为阿修罗,乃至旁

 人他道,于是认为这个宇宙世间所有众生生命的异同现象,都由于心意一念之间的善恶

 而互变,相似于道家物化宇宙的理论(相似不即是全同)。故一念的善恶,与起心动念

 的行为,积微末而成为显著,便构成三世因果的理论;所谓三世,是指时间的过去、现

 在、未来,有过去的因,累积而成现在的果,由现在的因,累积而成未来的果,未来与

 过去,又如循环的无尽,所谓轮回,便是指此周旋动转的意义,于是便建立一个三世因

 果,六道轮回的学说体系,相同于《易经》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

 余殃”,以及“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的道德因果观念。

  4.开拓宇宙观与世界观

  印度上古的宗教与哲学,凡是涉及形而上的问题,自然就会触及天人之际的探讨,

 虽然他们思想学说的终极,最后都自归入于天道,但各宗派所崇奉的天道,纷纭不一,

 于是便有一尊与泛神的冲突。释迦学说,归纳天人之际,而有三界的区分,所谓欲界、

 色界、无色界,统名谓之三界。欲界的天,包括上至日月以外,下及人与畜生、饿鬼、

 地狱,日月运行之际的天,仍属欲界之中。所谓欲界,是指这一界内的众生生命,都从

 欲爱(男女饮食)而来,广义的说:有色、声、香、味、触的五欲之乐;狭义的说:有

 笑、视、交、抱、触的行为。欲界之中,共有六重天界,其中所谓切利天者,包括三十

 三天的分布,随时互易其主,在钦界中的人道世界,约分东南西北四洲(部分),我们

 人类的世界,是属于南瞻部洲的一部。这个世界的总名,叫做娑婆世界。娑婆,有堪忍、

 缺憾的两重意义。堪忍是指这个世界上充满缺憾,甚多苦难,而人与一切众生,不但能

 忍受其缺憾与许多的苦难,而且仍有很多的人们,孜孜向善,所以值得赞叹,如果世界

 上没有缺憾与苦难,自然分不出善恶,根本也无善恶可言,那应该是自然的完全为善,

 那就无可厚非,无所称赞了。欲界天人之中,各有主宰,超过欲界以外的,便是色界,

 色界的众生,但有情意而无欲,相视会心一笑,就会生出生命的成果,他有十八重天,

 属于修习静虑禅定境界众生所生的果位,色界的最高天,为色究竟天,有大自在天为其

 主宰。超此以外,便是无色界,计有四重天,为修习静虑得果者所生之处,但有意识,

 而无情欲的存在,统此三界之中,为其主宰者,又名为大梵天,由此简略说来,释迦区

 分天人的界限,约有六十重天,统名谓之三界,仍然属于六道轮回的范围。

  这个三界的宇宙世界,是以一个日月所照的太阳系统为单位,由人间世上至日月,

 以及三界所属天中,时间的实际与观念,各各自有不同,例如月中一昼夜,等于人间半

 个月旧中一昼夜,等于人间一年,于是分别宇宙世界的时间,繁细到难以算数,总之,

 他的宇宙观是无限的、扩大的宇宙观.他的世界观,是以一个日月系统做为一世界的单

 位,累积一千个日月列系的世界,名为一个小千世界,累积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一个

 中千世界,累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名为一个大千世界,他说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在这个

 无垠无限的宇宙,多至如河沙数量,不可计算,由此反观人间多欲众生的纷纷扰扰,真

 是渺小得可怜。释迦既说出三千大千世界的三界宇宙观,以统摄印度上古的各宗教与各

 派哲学的天人思想,开拓人智胸襟的领域,至于天文数字不可能及的境界,反之,分析

 物质微尘的精细,又深入到最后无形无相的微妙,因此使往古来今各派哲学思想的内容,

 实在难与其互比丰富与充实。

  5.调和裁定形而上的本体论

  印度上古的宗教哲学,与各派哲学思想,对于宇宙生命来源的争论,不但众说纷坛,

 莫衷一是,而且各用因明(逻辑)的根据,建立学说的体系,但始终不离有主宰、无主

 宰、一元的、多元的、唯心的、唯物的范围。其实,综合古今中外世界人类文化最基本

 的探讨,仍然不外这些问题,几千年来的时间,全世界的人类,由宗教到哲学,由哲学

 到科学,对于人类自己切身的生命来源问题,仍在寻求、迷惘、争辩之中,看来真是人

 类文明的一大讽刺。

  印度上古宗教哲学,对于宇宙人生生命真谛的追求,各自别有见地,各自别有安心

 立命的方法,而且都认为已经得到清净解脱的究竟法门。有的认为最后的灵性与大梵合

 一,便是至道;有的认为灭绝情欲与思虑,便是究竟;有的认为不用感觉而保持灵性的

 不昧,不用思想而不失灵知,便是大道;也有认为人死如灯灭,只图目前的享乐,就是

 真实;甚之,有人认为我已得到最清净的解脱境界的涅盘,凡此种种,不胜枚举。释迦

 宣扬教化,对于这些问题,作了一个调和裁定的结论,他认为宇宙万有生命的现象,都

 是因缘集合而生,其中并无一个能主宰的作用,缘生而起,缘尽而散,而宇宙生命最高

 (或最终、最初)的功能,是心物同体的;如果你用宗教的观念,从神圣的角度去看,

 也可以称他作佛、或天、或主、或神、或任何种种超人格化的神圣称呼;如果从理性的

 角度去看,也可以称之为性、或心、或理、或道、或法界等等称呼;倘使从人类习惯观

 念的角度去看,也可以称他为法身,为生命本源的无尽法身等称呼。总之,从体上来说,

 他是以空为体的;从相上来说,他以宇宙万有之相状为相的;从用上来说,宇宙万有一

 切的作用,都是他的起用。他譬如一个大海,海水起的波浪,便如因缘所生的宇宙世界,

 波浪上的泡沫,便如因缘所生众生各各形成的个别自身,虽然波浪泡沫现象各有不同,

 始终不离一个水的自性,但譬喻只限于比喻,譬喻并不就是本体的自性。

  众生世界,因为不能证到自性本体的究竟,便舍本逐末,而各各执着自己的所见、

 所知处,认为那就是究竟,于是各依主观,形成世间的差别知见,其实,主观、客观,

 同属于思维意识的分别作用,思维意识的所知所见,自身本来就凭藉着身、物世界的因

 缘而起作用,它的本身便是虚妄不实,不足以定真理的有无,存在与否;只要人能从自

 心寂静思维意识上去做工夫,渐渐就可了知身心的作用,也如现象世界一样,变迁无常。

 虚妄不实,从此节节求进,层层剖析,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达到身心宇宙,寂然不动

 的如如一体,不住于有,不落在空,便可证得宇宙人生的最初究竟。释迦又另命名它为

 “真如”、或“涅盘自性”、或“如来藏性”。“如来”,从广义上说,便是宇宙生命

 本体的别名。所以他认为说空、说有,都非究竟,唯一的方法,是达到身心寂静,再在

 此寂静中去求证,但它是“不可思议”的;所谓“不可思议”,是修证方法上的术语,

 认为不可用习惯的意识思维去思想、去拟议,便可以到达的,因此“不可思议”一辞,

 不可错作“不能思议”的误解。

  (四)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说到释迦学术思想的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谓佛学的概要,依照一般习惯,都以大乘、

 小乘来区分,中国的佛学与佛教,乃大小乘并列,而且比较偏向大乘,现在流行于西方

 的佛学,大多数只注重小乘,认为那是原始的佛教,尤其东南亚各国的南传佛教,大体

 都是以小乘为主的,以下先用比较简要的途径,从思想、实践、与求证方法三个项目来

 说明小乘佛学。

  1.小乘的思想

  有关分析身心而得的归纳名辞计有:五阴、三毒、六根、六尘、十八界等名相。

  五阴:一译作五蕴。阴与蕴,都是代表阴暗与蕴藏的意义。五阴包括色、受、想、

 行、识五项。

  色阴:包括有所表示的如颜色与长短、虚空,乃至无所表示的,如抽象幻觉等等,

 中文的色字,有时代表男女之色,但佛学中极少采用色字来代表男女色欲。总之,色阴,

 是包括物理与生理身体的四大种性,所谓四大,就是地大(坚固性的实质)、水大(流

 动性的液体)、火大(热能)、风大(气化)。受阴,指生理的感觉与心理的反应。想

 阴,指思维意识的思想作用。行阴,指身心本能运行活动的动能。识阴,指心灵作用的

 精神本质。

  由人我身心与物理人事世间所起的心理基本罪恶,便有所谓贪、嗔、痴的三毒,隋

 唐以前旧译佛学,也有称为*、怒、痴的。由三毒所生的差别罪恶,便有三种心理的罪

 过,即贪、嗔、痴;四种口舌的罪过,即妄语、恶口、两舌、绮语;以及三种身体的罪

 过,即杀、盗。*。

  佛学既概括人们身心的作用,叫做五阴,同时又分别身心与物理世界的关系,构成

 六根、六尘与十八界: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 | | | | | }十八界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此中唯有意的思维法则,属于心理的,余如身体所生的感触等等,都是属于生理

 与物理的作用。)

  有关于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计有四谛,十二因缘:

  四谛:即为苦集灭道四者。是说人生世界,一切皆苦,纯苦无乐,而众生无知,反

 取苦为乐;归纳其类,分为八苦,即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

 炽盛等,这就叫做苦谛。因为众生自寻烦恼,以采集苦因而成苦果,误以为乐,这就叫

 做集谛。如欲灭去苦因苦果,达到离苦得乐,这就叫做灭谛。因此必须要以求证道果,

 升华人生而得达究竟的法门;这就叫做道谛。

  并且以人世事物,一切都是变迁不定,根本没有永恒,所以名之为“无常”。人生

 一切,纯苦无乐,因此名之为“苦”。一切皆空,所以名之为“空”。而且分析身心,

 乃至世界,其中毕竟没有我的存在,所谓世界身心,但为我的所依,并非我的真实,又

 名之为“无我”。因此综观人生世界,名为“无常”、“苦”、“空”,“无我”。

  十二因缘:首先从无明开始,无明就有不明根本,不知其所来的意义,普通人们对

 于生命或心灵意识活动的泉源,都是一本糊涂,不明究竟,反之,就是明自觉悟而得其

 究竟了,可是一切众生,都从无明而来,所以姑且裁定以无明为开始的因。首因无明而

 发生第二相互关系的行,行就是动能的意思。第三因行而有识的作用,识是基本能思的

 潜力。第四因识而构成名(抽象的观念)色(实质的生理与物理)。第五团名色而生起

 眼等六根与色等六尘进入的现象。第六国六人而发生接触的感觉。第七因触而引起领受

 在心的作用。第八因受而发生爱欲的追求。第九因爱而有求取的需要。第十因取而现有

 的存在。第十一因有而成生命的历程。第十二因生而有老死的后果。复因老死而转入无

 明,又形成另一因缘的生命。

  无明循前列循环因缘的次序,而互为因果,因此生生灭灭,如环的无端无尽,虚妄

 相续,建立一个幻化的人生世界历程的现象,同时,又用这一法则,说明物理的,与过

 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段时间中,生命延续的法则,扩而充之,又可用在对于时间、

 空间的解释。

  总之,小乘佛学对于人生世界的观点,正如一般宗教相似,纯粹从出世思想的立场,

 看世界,是一个痛苦烦恼的世界;看人生,是一个悲观罪恶的人生,因此要求出离世间,

 要求解脱人生,而求得清净寂灭的涅盘道果;其行为思想,如中国道家的隐士,’其偏

 向有点类似杨朱,所以也为中国文化中另一类的精神相近,自然而然被承受下来而成为

 中国佛学的一部分。

  2.小乘的实践

  以持戒、修定、修慧为次第三学的基础,终于达到解脱,与解脱知见的究竟。所谓

 戒律,有出家的男众与女众,不出家在俗的男众与女众种种项目的差别,基本戒条,也

 就是人类公认的不杀、不盗、不*、不妄语等等的美德。是以戒律的作用,与中国文化

 的《礼记》精神: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极其相似;其他细节条

 文,有关于仪礼,以及防微杜渐的操守,又与墨子的素丝染色之叹,与节俭其行、高尚

 其志,互相类似,除了其中一部分,因时因地的异同,尚有可议之外,实在是澡雪精神、

 砒项操行的道德准绳。

  3.小乘的求证方法

  以禅那为主。梵语“禅那”,有译为中文的“静虑”,但静虑是从大学的知、止、

 定、静、安、虑、得的取义而来,且又稍有出入,禅那包括瑜伽与观慧,是一种变化气

 质,锻炼身心的方法,大乘的禅定,与后来中国佛教禅宗的禅,又有异同。禅那的方法,

 有从一心一德的信仰坚定入手;有从生理的安那般那(调理出入呼吸)入手;有从洗心

 休息入手;有从心理的观念意思入手,有从念诵秘文入手,所谓方便法门,不一而足,

 综合其修证工夫程序的分类,不外四禅八定,又称为九次第定;四禅包括四定,统名为

 四禅八定,加上得阿罗汉极果的灭尽定,更名为九次第定。

  初禅,心一境性、定生喜乐:所谓心一境性,就是指从某一种方法入手,初步到达

 心境宁静,统一精神与思虑,集中一点,没有另一纷杂的思念歧差,渐渐引发生理上生

 命本能的快乐——不同平常欲乐的感觉,与心理上无比的喜悦——不同平常情绪上的欢

 喜。由初步入手到达这个过程之中,便已经历一般所说打通气(生理本能的活动)脉

 (神经系统)的程序,才能到达心境宁一的境界。二禅,离生喜乐:再由此进修,心境

 的宁静,更为凝固,喜乐的境界,更为坚定,有脱离身心压力苦恼的觉感。三禅,离喜

 得乐:由前所引发心理上喜悦的经验,已经熟悉而安谧,成为异乎平常的习惯,唯有乐

 境的存在。四禅,舍念清净:以上三个禅定的过程,仍有感觉意识的作用存在,到了四

 禅的程度,舍除感觉而达到无比寂静的境界,才为究竟。除了这四种禅的境界以外,有

 四种定境:色无边处定,是在光景无边的情况中,得到身心的宁静。空无边处定,是在

 空灵无际中,得到宁静。识无边处定,是在从未经验的精神境界中,得到宁静。非想非

 非想处定,是为超普通感觉知觉的境界中,得到宁静。所谓非想,就是说不是意识思想

 的情况,非非想,是说并非绝对没有灵感的知觉。至于最后一种阿罗汉境界的灭尽定,

 是超越平常言语文字的境界,勉强用比喻来说,等于天人浑合,与无边无相的虚空合一

 的境界。所以小乘最高成就的阿罗汉们,每每到了住世寿命已尽的时候,而预知时至,

 显现神变,终于“灰身灭智”自称:“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便泊然寂灭。

  由于以上的简介,大概可以约略窥见小乘佛学的情形,他先由学理思想,对于理论

 上的了解,从实践绝对道德的戒行作起,到达求证禅定而得解脱,其最终的目的,认为

 可以脱离这个世界生死的轮圈,永远得到住在绝对寂静清虚的道果之中。事实上,这个

 清虚寂静的道果,是否就是宇宙生命的究竟?是否真能可以解脱生死的轮回?从大乘佛

 学的观点上看来,都是很大的问题,同时,禅那的境界,释迦也曾说过,这是一种共法,

 所谓共法,并不是佛法所独特专有的,凡普通世俗的人,与其他宗教,异派学术的人,

 只要深明学理,努力修证,都可以做到类似的定境,并非究竟了义的法门,他们只知厌

 离世间,自求适意,解决生命之流的分段作用,自己便认为已经了脱生死,住在寂灭清

 静的境界上,只是落在偏空之果,等于逃避世间的自私隐士,是一种彻底个人自由的实

 行者,后来中国的禅宗,称之谓“担板汉”或“自了汉”。所谓担板,是说他用一个肩

 头背了一块木板走路,只能看到一边而已。

  4.大乘的思想

  中国的佛学,向来是大小乘兼修并具,显教密教通行不悖的,尽管从大乘佛学的立

 场来看小乘,并非究竟的佛法,但学习大乘,仍然须以小乘的戒、定、慧三学作为基础,

 不但如此,如以乘道来说,中国佛学,等于有五乘的阶梯:第一人乘,学佛先要从做人

 开始,凡人伦道德,应该注重的事,都须一一作到,以期达到为善去恶,而止于至善的

 境界。由人乘升华,可以达到第二天乘的进修,天人是从做人的至善而生。第三为小乘

 的声闻乘,包括厌离世间,修习四谛——苦、集、灭、道的小乘行者。超此以上,便为

 第四的缘觉乘,从十二因缘的原理,观察世间的缘聚缘散,缘生缘灭,便遗世独立,超

 然物外的小乘行者。第五才为大乘的菩萨道,所谓“菩萨”,是梵语“菩提萨睡”(觉

 悟有情)的译音,它包括自利、利他以及佛果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意义,如用中

 文直译的意义来说,菩萨便是“觉有情”,又名为“大士”或“开士”,用现代语来说,

 便是多情的慈悲救世的得道者,后来中国文学上有“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的句子,

 实在是辞藻美丽的恰当写照。大乘菩萨道,复有三种行径:(1)先求自利,如从小乘

 出世修行等入手。等到自利成就,才来利他。(2)先为利他,后求自利。(3)自利、

 利他同时并进。总之,大乘的行为,是身人世而心出世的,是以济世救众生为基础的,

 是可以牺牲自我而救世救人的大乘的观看一切众生,都是与我同体而发生慈悲的愿力,

 大乘的慈悲利物,是无条件,无要求的,绝对的自发自觉的救世心肠,综合以上两个观

 念,便名为“同体之慈,无缘之悲”。

  大乘思想的体系,是扩充小乘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法门,构成六度(六

 波罗蜜)或十度的层次。所谓六度:(1)布施。大乘思想是以布施入手的,因为一切

 众生,都是从自我自私的贪求,而造成苦果,大乘以尽其我之所有,我之所属,彻底作

 为布施,以满足众生的欲望,以感化众生的悭贪。布施又分三种:一为外布施,即以财

 物身命等做布施,又名财布施,以知识学问智慧等作布施,为法布施,二为内布施,使

 自己内心放下一切贪欲的心,三为无畏布施,给一切众生以平安、安全、无恐怖、精神

 上的支持与保障。(2)持戒。从不杀、不盗、不邪*、不妄语开始,至于起心动机,

 无一非戒律,大乘的戒律,不但是行戒形戒,实际上,完全为诛心之论的心戒,例如为

 善的动机而为求名,即犯大乘菩萨之戒,其中运用之妙,实在不是片言可尽。(3)忍

 辱。简单地说大乘忍辱,有两句话,已可概其大要,即“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

 行”,统统为了慈悲救世而出发,而且要做到内心了无忍辱的观念存在,才算忍辱。

 (4)精进。就是随时随地,勤奋努力求证的恒心,所以精进,与前面的布施、持戒、

 忍辱、与后面的禅定、般若为伴侣,无论进修哪一度门,都是须精进不懈方可,它是积

 极的为善,不是消极的等待为善。(5)禅定。包括小乘四禅八定与九次第定的内容,

 扩而充之,至于动

张玲玲蟑螂美文摘抄

 她去世之后,屋内就出现了许多蟑螂。第一次是两周后,他拉开洗衣机,想看看能否学会洗掉那些早已堆积如山的衣物,一只浅**蟑螂出现在洗涤剂那格,在他反应过来之前,已经顺着自来水软管逃走了。第二次是在他试图移动冰箱时,一只巨大的黑色刀螂忽然从褐咖色亚麻地垫下窜出,飞快奔向浴室揭了一半的地漏。第三次是某个夜晚,他坐在工作台前,看见一只浅**小蟑螂沿着桌沿,以摩西分海的决心,越过桌面的一大摊水渍,去向对面的衣柜,并消失不见。

 他不太确定工作台边的和洗衣机里的是否同一只,毕竟它们都长得差不多。他记得那句类似诅咒的箴言:如果你在屋内看见一只蟑螂,那便意味着屋里有两万只。如今这屋子早已脏乱不堪——羽绒戳出了被褥,粘在蓝色天竺棉被单上,垫子横七竖八,换下的衣服堆积在地板上,地板布满成团的灰尘与毛屑,像是死去的啮齿动物皮毛。枯死的植物吸引了大量的蝇虫,蝇虫在各个角落挥之不去。客房里积满了他尚未收拾的、毫无价值的遗物:画着彩色线条的玻璃茶垫,结了一半的难看线裤,成捆的没有用过的抹布、毛巾。他只能寄希望于天黑得早一些,再早一些,可以不用直面这些污秽——南方老屋出现蟑螂不是什么稀奇之事,他按照惯例,在水池、马桶、阳台以及卧室布下七个三角形的蟑螂屋。两天过去,一无所获。一周之后,他移动电线盒时,无意中踩塌纸质的屋顶,本以为会碰到黏糊腐烂的虫尸,但只听见了空旷寂寞的响声。这声音令他想起过去的二十年,以及他们共度的那些夏天。他记得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十六年前,他们结婚的第四年,他父母刚刚去世,她又生了一场大病,两人不得不从市郊大屋搬来这间老屋。那些被白日烧灼后的空洞夏夜,他们从打工的超市,沿着一段没有路灯的长街,走回屋子,打开厨房那盏不断摇晃的爬满灰尘的电灯,都会看见一大群蟑螂从踢脚线边浩荡经过,仿佛战败溃散的波兰军队。之后它们逐一消失,也不知她用了什么奇异的巫术。

 这些虫子已经消失了许多年。他不愿把蟑螂的到来看作她回家的信号。如果她要回来,要变成什么,也应该是那些更美丽、更轻盈的动物。有时他孤身坐在窗边,看着门前那棵高大的松树,总会猜测她可能将变成某只鸟雀,安静地栖居在舒展的、毛茸茸的枝头。自她走后,他很少打开窗户,季风那么大,到夜晚,还会下起暴烈的骤雨。白天雨水痕迹消失,令人怀疑昨夜不过一场幻觉。一天傍晚,他在卧室听见很大的“梆”响,以为是突如其来的冰雹,或是大风,带来一块招人厌烦的小石子,打在油漆剥落的木窗棂,走到阳台,才发现是一只鸽子不慎撞上了紧闭的玻璃。他没有下楼去看看那只尾翼带灰白斑点的鸽子后来怎样了。第二天早上,他才发现玻璃上出现了一圈点状散射的裂纹,仿佛白色的日晕。裂纹就这样留存着,他确也曾动念换块新的,过了两天,又觉得这样下去也没什么,毕竟这屋中破损的和朽坏的,正在破损的和正在朽坏的,远不止玻璃。

 五月在墓地,他注意到自己种下的女贞树上停着一只红蜻蜓,头黑而尾翼通红,在他试图靠近希望看得更清时,它一跃而起,飞离嫩叶,飞向最近的那棵柏树。他也注意到一只小小的白色粉蝶,从一座墓前,又掠到另一座,直到和云层融为一体。他总固执地认为,如果她会以什么隐秘的方式,向他传达曾经到访的信号,也应该化身为那些更美丽、更轻盈的东西。

 也许她并非真的离开。他曾听闻有些人离开后会继续在生活的屋子住上好几年,留恋好几年。他同学的父亲就是个例子,他们说还能听到他沉重而缓慢的步伐,在卧室,在中堂。某些时刻他躺在床上,也会以为她仍侧身于那张薰衣草籽枕头上,头发跟过去一样,柔软地扎进他的脖子,落在他的肩膀,呼吸急促而滚烫。冬天她喜欢将冰冷的双手贴在他后背,夏天则离他很远,远到像隔着一条银河。他在夜半的迷瞪中试着找过她几次,发现她蜷缩在床的一角,像心口挨了一枪,一旦他伸手过去,她就会熟练地钻进他的怀中。

 而今他伸手过去,只有空气,并不会变幻出具体而有温度的人形。

 在床垫里,他找到了她掉进去的一小包椒盐花生。居然没过保质期,他拆去封口,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吃完。在床底,他找到了些别的:变形的钢丝衣架,孤独的肉色长袜,塑料饭盒盒盖,她从未实践过的季节菜谱,一板完整的健胃消食片,半粒止痛药。她在的时候,屋子曾经四处都散落着药品。他总以为她会比他活得持久,他一直都是这样以为的,甚至怀疑是这些滥服的药品带走了她,而并非一次失败的心脏搭桥手术。出于此种懊丧与激愤,他扔掉所有药片,只留下几张发黄的药方笺。她读书时才用的玳瑁眼镜被他搁在床头的木板,镜片很厚,戴上后眼睛看起来会比真实的小一圈。他好奇地戴过一次,想知道从她的取景框里看到的世界什么样子,世界会更清晰还是更模糊——一开始度数高到无法忍受,头晕了许久才缓解。之后他每天都会戴一次,习惯眼睛渐渐老去。

 他有时希望她还在,跟过去一样,那张冷淡的、僵硬的背影无所不在。绣着牡丹的棉布窗帘是她换下的。原先这里是块厚厚的遮光布,去年一月,她跟邻居借来一个木梯,用力将它们扯了下来。屋子比过去获得了更多的光明,他们则失去了部分的睡眠。好在这年开始,他们需要的睡眠已经越来越少。如今更少,并不是什么问题。他喜欢阳光从五点开始,就已一寸寸地侵占这座屋子,将他从连夜的噩梦中救赎,从那些覆盖在他身上、令其动弹不得的力量中救赎,可以令其关掉台灯和地灯,蒙上被子,再休憩上一两个小时。有几个夜晚,他自梦中惊醒,发现身体被一股沉重的力量摁在床上,于是想,啊,我被魇住了,她可能会在那些时刻现身,本应该觉得温柔却觉得渐渐可怖,连熟悉的圆脸都变成了魔鬼的面容。

 每当这时,他都会比过去更怨恨,或是更思念她。她为数不多的首饰深藏在电视机下面上锁的樟木箱中,两张照片则夹在某本书的中间。可能他永远也不会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她去世后某个心慌意乱的时刻,他随手将这些照片与其他的放在一起,之后再没翻动过书橱。他知道衣柜顶的纸箱里还有些照片:在公园的康乐设施边,在高大的钢丝穹顶下,在长刺的玫瑰花丛。一个下午的日落时分,他们在公园散步,她跟他说自己可以目视太阳而不觉刺眼,他于是震惊且感动地看着,看她仰脸直视,阳光镀在她身上,让她看起来像一尊黄金的不朽雕塑,于是下定决心买台相机,将那些时刻影拓留存。到最后,却一直是她在用相机,她拍了太多,全都存进家中唯一的电脑。硬盘坏了之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丢了也好。他也许会怕见那些过去的分身,看见自己和一个业已亡故的幽灵站在一起,提醒自己曾经有多幸福,或是多绝望。他不用借助任何照片或是物品就能想起她,就能召唤她从回忆里现身,好像她还坐在地毯上,对着那台不可能打开的电视机,按着遥控机,装作有什么节目在上演。她可以随时来上那么一段蹩脚、即兴的演出,就跟她过去二十年所扮演着的一样。某个时刻,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从未了解过她,不明白那些字迹含糊潦草的日记,孩子气般的涂鸦到底象征了什么。他也会想起许多不甚愉快的争吵,而争吵发生得如此平常,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成为导火索;他也会想起生命里为数不多的几次越轨,想起她如何专横地干涉自己的自由和领地,挤掉他所有可以藏身的空间。想起她在自己不顺遂其意时投来的眼神,如此陌生恶毒,以及如何在一个几乎冷到冻掉手指的冬天,自私且果决地打掉他们的孩子。

 他想,其实如果不当作终结,那只是时间重新开始了而已。时间将重新开始一次。他可以一个人过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四十年。如果侥幸活过奇点,他可能会以机器的方式永生,直到他厌倦。他应该不会厌倦。他从来都不怕一成不变。她说他经过了她,所以他变成了自己身上的血和肉,那她是否也可经由他从死亡里逸出、获得永生呢?如果不当作终结,那只是时间重新开始了而已。时间将重新开始一次。也许未来他将遇到一个新人,像生机勃勃的藤蔓,密密覆盖她之前所有的痕迹。

 他稍稍宽慰了些,想起即将获得的,他终于感到宽慰了些。

 清理冰箱时,他发现了许多深藏在松花蛋背后的罐头。在最后那几年,她但凡和他产生争执,就会走进厨房,花上几个小时熬一锅酱。好几次他深夜上厕所,看见她倚靠在灶台边,戴着那副可笑的玳瑁眼镜,巨大的圆镜片沾满水蒸气,手指通红,双脚赤裸,踩进那双码毛垫拖鞋里,宽大的珊瑚绒睡裤裤脚浸在地砖上的污水中,模样肖似一只被雨水打过的老鼠。这些酱汁本应凝结怨恨,味道却出乎意料地好。她的厨艺从不会令人失望。

 有一罐的瓶口已经碎掉,与瓶身一分为二。酱汁溢满冰箱柜壁的抽屉,结实地和塑料底座长在了一起。他费力拔起,在瓶底发现了一块融化的太妃巧克力以及半块柠檬。糖果是哪次婚礼的回礼?想不起来了。柠檬的保质期则超过了他想象,只是变得干瘪了,其他还好。他将所有的玻璃瓶都扫进塑料袋,足足十三个,放在门口。高温软化了酱汁,油脂与水产生了分离,已经发绿上霉的柠檬片裸露了出来。液体渐渐地渗出了塑料袋,渗进了木楼梯,也许最终会渗透至一楼的石灰天花板。那里有一块水渍,一直在不断扩大,石灰簌簌掉落,每次都落下叶子般大小的一片,仿佛老宅决意像传说里的龙那样,脱去旧鳞,走蛟入海。

 他毫不怀疑会有那么一天。

 如果他经过市心的香榧公园,也许还会看见他们熟悉的老流浪汉,如果罐头没有坏掉,也许还会送去一瓶。有一年的中秋,她在这里,将超市卖不完、他们也吃不掉的月饼派发给流浪者们,重要的其实是吃不完,而不是赠送,不是吗?善意从来只跟余裕相关。

 也许是这些酸涩甜蜜的罐头招来了蟑螂,也许她的灵魂就附在这些日渐腐败的罐头上。他从上午坐到下午,终于下定决心,不让液体继续蔓延下去,否则楼下住户会用拐杖敲击他的地板,提醒他,下水道又堵了,最好找个维修工上门。他已经被提醒多次。想到这里,他鼓起勇气,打开大门,拎起袋子,意外地发现,分量比他想象的要轻得多、轻太多。好像液体早已顺木地板蜿蜒而下,钻进砖石以及石灰的夹层,并永远和屋子安居于此。好像他拿到的不过是罐头蝉蜕后的躯壳。

 走到拐角处时,他看见一只浅**的蟑螂,在木扶手上缓缓爬行。很难分辨是否他曾经见过的那只,毕竟蟑螂长得都是差不多的。要不是他如此震惊,意识到它智慧地避开了所有的陷阱;要不是那副度数不适合的玳瑁眼镜,他也许很难犯下这个致命的错误——但最后,他一脚踩空,滑了下去,从二楼滚到一楼,最后趴在水泥台阶上奄奄一息,碎掉的玻璃渣刺入了他的脖颈。他看见——也许是错觉,年轻的妻子坐在木楼梯上,纤细的小腿在浅绿色裙摆下轻轻摇晃,就像他第一次看见她时一样。

  

安徒生童话两则(内容)

 ä¸€ä¸ªè±†èšé‡Œçš„五粒豆

 æœ‰ä¸€ä¸ªè±†èšï¼Œé‡Œé¢æœ‰äº”粒豌豆。它们都是绿的,因此它们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事实也正是这样!豆荚在生长,豆粒也在生长。它们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雨把它洗得透明。这儿是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有亮,晚间黑暗,这本是必然的规律。豌豆粒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同时也越变得沉思起来,因为它们多少得做点事情呀。

 â€œéš¾é“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么?”它们问。“我只愿老这样坐下去,不要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è®¸å¤šæ˜ŸæœŸè¿‡åŽ»äº†ã€‚这几粒豌豆变黄了,豆荚也变黄了。

 â€œæ•´ä¸ªä¸–界都在变黄啦!”它们说。它们也可以这样说。

 å¿½ç„¶å®ƒä»¬è§‰å¾—豆荚震动了一下。它被摘下来了,落到人的手上,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件马甲的口袋里去。

 â€œæˆ‘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它们说。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â€œæˆ‘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â€œè¯¥æ€Žä¹ˆåŠžå°±æ€Žä¹ˆåŠžï¼â€æœ€å¤§çš„那一粒说。

 â€œå•ªï¼â€è±†èšè£‚开来了。那五粒豆子全都滚到太阳光里来了。它们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它们正好可以当作豆枪的子弹用。他马上安一粒进去,把它射出来。

 â€œçŽ°åœ¨æˆ‘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那么就请你来吧!”于是它就飞走了。

 â€œæˆ‘,”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个豆荚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äºŽæ˜¯å®ƒå°±é£žèµ°äº†ã€‚

 â€œæˆ‘们到了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睡,”其余的两粒说。

 â€œä¸è¿‡æˆ‘们仍得向前滚。”因此它们在没有到达豆枪以前,就先在地上滚起来。但是它们终于被装进去了。“我们才会射得最远呢!”

 â€œè¯¥æ€Žä¹ˆåŠžå°±æ€Žä¹ˆåŠžï¼â€æœ€åŽçš„那一粒说。它射到空中去了。它射到顶楼窗子下面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霉菌的裂缝里去。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不见了,可是我们的上帝并没忘记它。

 â€œåº”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它说。

 åœ¨è¿™ä¸ªå°å°çš„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她白天到外面去擦炉子,锯木材,并且做许多类似的粗活,因为她很强壮,而且也很勤俭,不过她仍然是很穷。她有一个发育不全的独生女儿,躺在这顶楼上的家里。她的身体非常虚弱。她在床上躺了一整年;看样子既活不下去,也死不了。

 â€œå¥¹å¿«è¦åˆ°å¥¹äº²çˆ±çš„姐姐那儿去了!”女人说。“我只有两个孩子,但是养活她们两个人是够困难的。善良的上帝分担我的愁苦,已经接走一个了。我现在把留下的这一个养着。

 ä¸è¿‡æˆ‘想他不会让她们分开的;她也会到她天上的姐姐那儿去的。”

 å¯æ˜¯è¿™ä¸ªç—…孩子并没有离开。她安静地、耐心地整天在家里躺着,她的母亲到外面去挣点生活的费用。这正是春天。一大早,当母亲正要出去工作的时候,太阳温和地、愉快地从那个小窗子射进来,一直射到地上。这个病孩子望着最低的那块窗玻璃。

 â€œä»Žçª—玻璃旁边探出头来的那个绿东西是什么呢?它在风里摆动!”

 æ¯äº²èµ°åˆ°çª—子那儿去,把窗打开一半。“啊”她说,“我的天,这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它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怎样钻进这个隙缝里去的?你现在可有一个小花园来供你欣赏了!”

 ç—…孩子的床搬得更挨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于是母亲便出去做她的工作了。

 â€œå¦ˆå¦ˆï¼Œæˆ‘觉得我好了一些!”这个小姑娘在晚间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温暖的。这粒豆子长得好极了,我也会长得好的;我将爬起床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

 â€œæ„¿ä¸Šå¸å‡†æˆ‘们这样!”母亲说,但是她不相信事情就会这样。不过她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致被风吹断,因为它使她的女儿对生命起了愉快的想象。她从窗台上牵了一根线到窗框的上端去,使这粒豆可以盘绕着它向上长,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â€œçœŸçš„,它现在要开花了!”女人有一天早晨说。她现在开始希望和相信,她的病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自己也能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高兴的眼光望着这一颗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这个病孩子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它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把它柔嫩的叶子轻轻地吻了一下。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â€œæˆ‘幸福的孩子,上帝亲自种下这颗豌豆,叫它长得枝叶茂盛,成为你我的希望和快乐!”高兴的母亲说。她对这花儿微笑,好像它就是上帝送下来的一位善良的安琪儿。

 ä½†æ˜¯å…¶ä½™çš„几粒豌豆呢?嗯,那一粒曾经飞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并且还说过“如果你能捉住我,那末就请你来吧!”

 å®ƒè½åˆ°å±‹é¡¶çš„水笕里去了,在一个鸽子的嗉囊里躺下来,正如约拿躺在鲸鱼肚中一样(注:据希伯莱人的神话,希伯莱的预言家约拿因为不听上帝的话,乘船逃遁,上帝因此吹起大风。船上的人把约拿抛到海里以求免于翻船之祸。约拿被大鱼所吞,在鱼腹中待了三天三夜。事见《圣经·旧约全书·约拿书》。)。那两粒懒惰的豆子也不过只走了这么远,因为它们也被鸽子吃掉了。总之,它们总还算有些实际的用途。可是那第四粒,它本来想飞进太阳里去,但是却落到水沟里去了,在脏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而且涨大得相当可观。

 â€œæˆ‘胖得够美了!”这粒豌豆说。“我胖得要爆裂开来。我想,任何豆子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达到这种地步的。我是豆荚里五粒豆子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æ°´æ²Ÿè¯´å®ƒè®²å¾—很有道理。

 å¯æ˜¯é¡¶æ¥¼çª—子旁那个年轻的女孩子——她脸上射出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在豌豆花上面交叉着一双小手,感谢上帝。水沟说:“我支持我的那粒豆子。”(年)

 è¿™ä¸ªå°æ•…事,首先发表在年的《丹麦历书》上。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关于这个小故事,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这个故事来自我儿时的回忆,那时我有一个小木盒,里面盛了一点土,我种了一根葱和一粒豆。这就是我的开满了花的花园。”

 è´è¶

 ä¸€åªè´è¶æƒ³è¦æ‰¾ä¸€ä¸ªæ‹äººã€‚自然,他想要在群花中找到一位可爱的小恋人。因此他就把

 å¥¹ä»¬éƒ½çœ‹äº†ä¸€éã€‚

 æ¯æœµèŠ±éƒ½æ˜¯å®‰é™åœ°ã€ç«¯åº„地坐在梗子上,正如一个姑娘在没有订婚时那样坐着。可是她

 ä»¬çš„数目非常多,选择很不容易。蝴蝶不愿意招来麻烦,因此就飞到雏菊那儿去。法国人把

 è¿™ç§å°èŠ±å«åšâ€œçŽ›åŠ ä¸½ç‰¹â€ï¼ˆæ³¨ï¼šåŽŸæ–‡æ˜¯â€œMargreth”,这个字是“雏菊”的意思

 ï¼›æ¬§ç¾Žæœ‰è®¸å¤šå¥³å­ç”¨è¿™ä¸ªå­—作为名字。)。他们知道,她能作出预言。她是这样作的:情人

 ä»¬æŠŠå¥¹çš„花瓣一起一起地摘下来,每摘一起情人就问一个关于他们恋人的事情:“热情吗?

 â€”—痛苦吗?——非常爱我吗?只爱一点吗?——完全不爱吗?”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每

 ä¸ªäººå¯ä»¥ç”¨è‡ªå·±çš„语言问。蝴蝶也来问了;但是他不摘下花瓣,却吻起每片花瓣来。因为他

 è®¤ä¸ºåªæœ‰å–„意才能得到最好的回答。

 â€œäº²çˆ±çš„‘玛加丽特’雏菊!”他说,“你是一切花中最聪明的女人。你会作出预言!

 æˆ‘请求你告诉我,我应该娶这一位呢,还是娶那一位?我到底会得到哪一位呢?如果我知道

 çš„话,就可以直接向她飞去,向她求婚。”

 å¯æ˜¯â€œçŽ›åŠ ä¸½ç‰¹â€ä¸å›žç­”他。她很生气,因为她还不过是一个少女,而他却已把她称为

 â€œå¥³äººâ€ï¼›è¿™ç©¶ç«Ÿæœ‰ä¸€ä¸ªåˆ†åˆ«å‘€ã€‚他问了第二次,第三次。当他从她得不到半个字的回答的

 æ—¶å€™ï¼Œå°±ä¸å†æ„¿æ„é—®äº†ã€‚他飞走了,并且立刻开始他的求婚活动。

 è¿™æ­£æ˜¯åˆæ˜¥çš„时候,番红花和雪形花正在盛开。

 â€œå¥¹ä»¬éžå¸¸å¥½çœ‹ï¼Œâ€è´è¶è¯´ï¼Œâ€œç®€ç›´æ˜¯ä¸€ç¾¤æƒ…窦初开的可爱的小姑娘,但是太不懂世事

 ã€‚”他像所有的年轻小伙子一样,要寻找年纪较大一点的女子。

 äºŽæ˜¯ä»–就飞到秋牡丹那儿去。照他的胃口说来,这些姑娘未免苦味太浓了一点。紫罗兰

 æœ‰ç‚¹å¤ªçƒ­æƒ…;郁金香太华丽;黄水仙太平民化;菩提树花太小,此外她们的亲戚也太多;苹

 æžœæ ‘花看起来倒很像玫瑰,但是她们今天开了,明天就谢了——只要风一吹就落下来了。他

 è§‰å¾—跟她们结婚是不会长久的。豌豆花最逗人爱:她有红有白,既娴雅,又柔嫩。她是家庭

 è§‚念很强的妇女,外表既漂亮,在厨房里也很能干。当他正打算向她求婚的时候,看到这花

 å„¿çš„近旁有一个豆荚——豆荚的尖端上挂着一朵枯萎了的花。

 â€œè¿™æ˜¯è°ï¼Ÿâ€ä»–问。

 â€œè¿™æ˜¯æˆ‘的姐姐,”豌豆花说

 â€œä¹–乖!那么你将来也会像她一样了!”他说。

 è¿™ä½¿è´è¶å¤§åƒä¸€æƒŠï¼ŒäºŽæ˜¯ä»–就飞走了。

 é‡‘银花悬在篱笆上。像她这样的女子,数目还不少;她们都板平面孔,皮肤发黄。不成

 ï¼Œä»–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女子。

 ä¸è¿‡ä»–究竟喜欢谁呢?你去问他吧!

 æ˜¥å¤©è¿‡åŽ»äº†ï¼Œå¤å¤©ä¹Ÿå¿«è¦å‘Šä¸€ç»“束。现在是秋天了,但是他仍然犹豫不决。

 çŽ°åœ¨èŠ±å„¿éƒ½ç©¿ä¸Šäº†å¥¹ä»¬æœ€åŽä¸½çš„衣服,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们已经失去了那种新鲜的

 ã€å–·é¦™çš„青春味儿。人上了年纪,心中喜欢的就是香味呀。特别是在天竺牡丹和干菊花中间

 ï¼Œé¦™å‘³è¿™ä¸œè¥¿å¯è¯´æ˜¯æ²¡æœ‰äº†ã€‚因此蝴蝶就飞向地上长着的薄荷那儿去。

 â€œå¥¹å¯ä»¥è¯´æ²¡æœ‰èŠ±ï¼Œä½†æ˜¯å…¨èº«åˆéƒ½æ˜¯èŠ±ï¼Œä»Žå¤´åˆ°è„šéƒ½æœ‰é¦™æ°”,连每一起叶子上都有花香

 ã€‚我要讨她!”

 äºŽæ˜¯ä»–就对她提出婚事。

 è–„荷端端正正地站着,一声不响。最后她说:

 â€œäº¤æœ‹å‹æ˜¯å¯ä»¥çš„,但是别的事情都谈不上。我老了,你也老了,我们可以彼此照顾,

 ä½†æ˜¯ç»“婚——那可不成!像我们这样大的年纪,不要自己开自己的玩笑吧!”

 è¿™ä¹ˆä¸€æ¥ï¼Œè´è¶å°±æ²¡æœ‰æ‰¾åˆ°å¤ªå¤ªçš„机会了。他挑选太久了,不是好办法。结果蝴蝶就成

 äº†å¤§å®¶æ‰€è°“的老单身汉了。

 è¿™æ˜¯æ™šç§‹å­£èŠ‚,天气多雨而阴沉。风儿把寒气吹在老柳树的背上,弄得它们发出飕飕的

 å“å£°æ¥ã€‚如果这时还穿着夏天的衣服在外面寻花问柳,那是不好的,因为这样,正如大家说

 çš„一样,会受到批评的。的确,蝴蝶也没有在外面乱飞。他乘着一个偶然的机会溜到一个房

 é—´é‡ŒåŽ»äº†ã€‚这儿火炉里面生着火,像夏天一样温暖。他满可以生活得很好的,不过,“只是

 æ´»ä¸‹åŽ»è¿˜ä¸å¤Ÿï¼â€ä»–说,“一个人应该有自由、阳光和一朵小小的花儿!”

 ä»–撞着窗玻璃飞,被人观看和欣赏,然后就被穿在一根针上,藏在一个小古董匣子里面

 ã€‚这是人们最欣赏他的一种表示。

 â€œçŽ°åœ¨æˆ‘像花儿一样,栖在一根梗子上了,”蝴蝶说。“这的确是不太愉快的。这几乎

 è·Ÿç»“婚没有两样,因为我现在算是牢牢地固定下来了。”

 ä»–用这种思想来安慰自己。

 â€œè¿™æ˜¯ä¸€ç§å¯æ€œçš„安慰,”房子里的栽在盆里的花儿说。

 â€œå¯æ˜¯ï¼Œâ€è´è¶æƒ³ï¼Œâ€œä¸€ä¸ªäººä¸åº”该相信这些盆里的花儿的话。她们跟人类的来往太密

 åˆ‡äº†ã€‚”

 ï¼ˆå¹´ï¼‰

 è¿™ç¯‡å°å“ï¼Œå‘表于年在哥本哈根出版的《丹麦大众历书》上。它充满了风趣,

 å€¼å¾—玩味,特别是对那些即将进入“单身汉”境地的人。最后一句话也颇有意思:“一个人

 ä¸åº”该相信这些盆里的花儿的话。她们跟人类的来往太密切了。”

 é»„金书屋Youth扫描校对

服务项目

电话
预约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