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抽污水 > 正文

抽污水

石景山抽污水提升城市环境管理效率_石景山抽污水公司

1.珠海有什么值得一去的地方呀!
2.污水泵是什么泵 污水泵的作用与用途
3.上海艾尔天合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服务质量好不
4.为什么在-年的城市规划中北京的郊区要建立“东部发展带 西部生态带”的发展格局?

珠海有什么值得一去的地方呀!

 1.凤凰山

 位于香洲北面。主峰海拔米,面积约平方千米。周围筑有杨寮水库、大镜山水库、正坑水库、青年水库。森林植被覆盖率达%。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山区林地被划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

 有尖峰岩、石牛岩、羚羊岩、花雨岩、浮屠石、飞鼠岩、凤凰髻石和百峒溪、凤凰池、龙潭等自然景观,及凤凰石亭、凤凰洞、银门洞、观音洞、郑仙洞、庵寺、烽堠等古迹。山泉甚多,盛产瑞兰。

 2.白莲洞

 又名鲤鱼嘴,位于香洲西南部5千米,九洲大道官村西侧两山之间。因“古有僧人隐迹于此,遍洞种白莲”而得名。山上怪石有心石、莲台石、木鱼石、鲤鱼石、观音岩洞、寒碧潭、九龙湖等自然景观。及建有翫月桥、观音庙、华佗庙、六角亭、石牌坊、九龙湖、九龙堤等。年始,市政府拨款重修、扩建。 

 3.赤花山

 因过去长满赤花(又称“龙船花”)而名。位于金鼎镇官塘村南2千米。山中有八景:六祖神明、赤花石炮,石鸡晨鸣,石壁反照,石船撒网,横岗木笛,赤企浓荫,石桥晚钓。山上有六祖庙、贞女祠古迹和凉亭。

 4.九洲岛

 位于香洲东南面,距市区九洲港2千米。它是由大九洲、九洲头洲、鸡笼洲、横山洲、横挡洲、海獭洲、茶壶盖洲、大西排洲、龙眼洲等九个岛屿组成,总面积5平方千米。

 以面积1.5平方千米的大九洲岛居首。海湾形胜,林木葱郁,植被覆盖率达%以上。有通天洞、银潭洞、将军洞、观音洞等。年始辟为旅游景点。

 5.东澳岛

 位于万山群岛中部,距香洲多千米,面积约5.7平方千米。东澳岛完整地保留着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植被覆盖率达%。岛上有石室、求子泉等。

 有新石器时期、夏商时期的古沙丘遗址;清代的铳城、烽火台和“万海平波”、“武当胜景”摩崖石刻及清政府在东澳湾附近筹建的税厂(海关分卡)等古迹。南端有南沙湾。

扩展资料

 珠海景物

 珠海是珠三角地区海洋面积和海岛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海域面积平方千米,海岸线长千米,岛屿个(总面积.9平方千米),被誉为“百岛之市”。

 陆地峰峦重叠,河网纵横,山川形胜,石奇洞秀,发展海滩旅游、海岛旅游和山岩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珠海

 广东省地级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地处北纬°′~°′、东经°′~°′之间。

 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江门市新会区、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设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湾仔、珠澳跨境工业区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素有“百岛之市”之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珠海

污水泵是什么泵 污水泵的作用与用途

 污水泵是一种专门用于将污水从污水收集井或池塘中抽出并输送到下水道或处理设备中的机械设备。它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护城市环境的卫生和健康至关重要。

 污水泵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包括QW型潜水污水泵和W型卧式污水泵、WL型立式污水泵。这些泵主要用于输送含有纤维、纸屑等固体颗粒的城市污水,通常被输送介质的温度不大于℃。由于输送介质中可能含有易缠绕或聚束的纤维物,泵流道容易堵塞,这会导致泵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烧毁电机,影响城市的排污效率和环保。

 污水泵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污水处理领域,污水泵用于将污水从收集系统中加压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净化和排放。污水泵可以将污水输送到沉淀池、搅拌器等不同级别的处理设备,以有效清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确保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在工业生产领域,污水泵被广泛用于输送含有固体颗粒、废油和废水等工业废水,包括纺织、造纸、化工、金属冶炼等领域。这些废水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污水泵用于输送这些废水,防止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在城市建设领域,污水泵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污水泵用于将城市排水系统中的污水、雨水等输送到处理站或出口处,确保排水系统的平稳运行。此外,污水泵还用于污水泵站内部的泵输水系统和污水提升泵系统。

 总之,污水泵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有效缓解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还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上海艾尔天合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服务质量好不

 上海艾尔天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研发各类厨余垃圾综合处理设备。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致力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回收,为解决厨余垃圾处理难题提供了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其自主研发的厨余垃圾综合处理设备,采用先进的生物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分解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实现资源化利用。设备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肥料或其他资源,实现循环经济。

 在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方面,上海艾尔天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同样展现出了其技术实力。其开发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结合了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垃圾分类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系统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有助于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公司还提供一系列环境卫生设备,如生物消解活动厕所、油水分离器、污水提升器等,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环境处理需求。这些设备均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旨在为城市环境建设提供全面、专业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上海艾尔天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和服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自主研发的设备和服务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更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深刻理解。通过高效、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方式,以及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应用,公司为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为什么在-年的城市规划中北京的郊区要建立“东部发展带 西部生态带”的发展格局?

 进入“九五”以来,我国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在“三河三湖”"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海河、辽河等重点流域全面展开。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河段水质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水环境问题比较复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仍将十分严重。

 1. 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据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m3以上。其中,北京m3,天津m3,上海m3。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m3以上。宁夏、新疆为m3左右。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g。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淮河流域四省自.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显变暖,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代比年代上升2.1℃。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年我国北方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量异常偏少,温度偏高,海河水资源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黄河水资源量为多年平均量的%。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环境恶化。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极不协调。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河,以及内陆河5个流域,总人口占全国的%左右,耕地面积占%以上,GDP占全国的%以上,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方面。

 2.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九五”以来,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以淮河治理为先导,太湖、巢湖、滇池,以及海河、辽河相继开始。通过采取工业污染源的末端治理,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压缩过剩生产力中,取缔、关闭、和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部分水域已经接近实现第一阶段的污染防治目标。“九五”水污染防治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于开拓我国的环境与发展道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取得的成果十分脆弱。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严重挑战。

 2.1 黄河、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九五”期间“三河三湖”的治理仅仅是拉开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序幕。在大规模治理“三河三湖”的同时,必须看到,黄河、长江的污染问题也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他养育了人类,也无数次地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今,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力,使黄河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年,在黄河流域的个重点监测断面上,V类和劣V类水体分别为%和.2%,黄河主要支流的污染更为严重,而且黄河的污染主要来自支流。目前,黄河水量少,自净能力弱,水环境处于危机之中。在西部大开发中,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黄河的水污染必然使沿岸的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

 长江上游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这一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加,污染问题随之加重,特别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质不断恶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年,长江上游重点地区废水排放量将以年均4.1%的速度增长;沿江城镇生活垃圾入江量,将由年的约万t增加到年的万t;三峡库区的水体自净能力将大幅度下降。年三峡库区建成蓄水后,库区将由一个流速快、流量大的河流变成一个流速缓、滞留时间长,回水面积大的人工湖。水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必然加重。根据预测,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区上游岸边污染带主要污染物浓度将比建坝前增加2-倍,将成为重污染区。

 2.2 城市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基础设施是工业建设的载体,制约着工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恰当地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地位降低为工业的一般附属物地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和工业建设不协调,导致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承载。特别是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仅仅在近几年才开始兴建。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淮河为例,按规划,到年,淮河流域四省需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座,总投资.8亿元,形成污水处理能力万l/d。到年6月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3座,污水处理能力仅为万l/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的原因,除了资金短缺外,现行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掣肘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陷于困境。由于没有真正落实“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地方财政因无力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常常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投资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

 2.3 大量的面源污染问题尚未找到解决途径

 目前,全国的工业污染已经开始得到有效控制。到年底,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将实现达标排放。城市污水处理正在逐步加快步伐。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有一定治理难度。从年代到年代,我国农药施用量增加近倍,成为世界上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占世界同类事故中毒人数的%。而且由于农药的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全国化肥使用量也在成倍增加。年是年的4倍。目前,偏施化学氮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化肥的利用率只有%左右,大量化肥流失,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大量化肥的使用,农村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减少,畜禽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加重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脱节。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多,大部分未被利用。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4倍。这些畜禽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同时,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一大难题。据年和年两次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化学耗氧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增长了.6%、.5%、.6%和%;在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却在增长,这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2.4 经济政策不配套,污染治理资金严重短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污染防治资金以国家预算内资金为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环境已经不能奏效。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体制难以形成。作为促进污染防治的重要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目前还很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排污收费标准过低,不能发挥刺激污染防治的作用。超标排放污水收费作为排污收费的主体,其收费额不足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成本的一半;污水排放收费最高不超过0.5元/l;排污收费项目不全,主要对象是大中型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费仅在少数城市开征,而且收费标准较低,“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充分体现;排污费的转移支付机制尚未建立,流域内上下游之间缺乏利益补偿政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协调,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一些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得到国债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狭窄,投资量小,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按计划,“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约需资金亿元,但是目前已经落实的资金与需求相差甚远。年国家增发财政债券和银行贷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分配给淮河流域亿元财政债券资金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但是,这些资金仅为淮河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5%,而且投资项目达个之多。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开工的项目不少,却因缺乏资金施工建设进度缓慢,很多工程至今投资尚无着落。

 3. 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九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切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3.1 在决策中控制新的水环境问题产生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资源开发计划、区域开发计划,以及制定经济技术政策,进行重大经济决策时,应当对实施这些决策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做出科学评价,评价的结论作为各级决策的依据。在决策中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统筹兼顾,使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专门的评价审议机构,并使这一制度法制化,逐步建立起依法决策的运行机制。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限制缺水地区发展耗水型产业,调整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和重污染的建设项目。近期应重点调整北方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防止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考虑为生态用水留有余地,防止因过度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河湖萎缩、土地沙化、生态退化。在水源地区,引导和组织水源地生态经济体系建设,避免水源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下游城市水源污染。

 3.2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

 大力开展节水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消耗。有组织地推行节水、高效的农灌技术;完善科学的农业用水管理措施,尽快改变农业生产大量耗水的局面。制定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和水重复利用率考核指标,建立工业用水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冷却水及工艺用水等工业废水必须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发展水的闭路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量。

 在开展节约用水,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特别是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的重点在城市,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要走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和废水资源化路子。因地制宜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要用于工业冷却水、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地用水等。

 3.3 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组织开展资源定价研究,有计划地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和国家稀缺资源制定分类指导的价格政策,尽快改变“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的不合理状况,使水资源价格体现资源价值、资源利用和污染防治费用。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程,加强资源核算体系的研究,为逐步将水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造条件。

 3.4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经济手段。尽快提高排污费标准,使之高于污染治理成本;制定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建立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全面实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在用水收费中,普遍增加污水处理费,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环境保护作为“市场失效”的领域,特别是环境科技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应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同时,鼓励和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企业化。

 积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对地下水等稀缺资源征收资源税;对新建污染项目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控制结构型污染;对现行排污费与费改税进行利弊分析,探索征收污染附加税;对从事城市污水处理的企业实行零税率;对生产再生资源和利用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应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

 3.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工业部门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资源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3.6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推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合理配置的“大农业”生产模式,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生态农业试点,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推行生态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展开。逐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污染型乡镇工业转移到生态农业建设上来。县、乡两级政府要制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推广,有计划地在全国乡、村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指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3.7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政府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环保产业的发展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应制定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一部分产品过剩的企业转向环保产品生产和服务;组建环保产业集团,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抓紧培育环保市场,把原来政府管理的环保服务事业推向市场。同时,要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组织开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等急需的重点水处理技术攻关;加速污染防治和生态工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改变我国环保产业落后的现状,以适应我国污染防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钱 勇.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

 [2] 井文涌.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中国水环境保护:水工业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 解振华.完成跨世纪的环保任务.科技日报, (1).

 [4] 周春晖主编.过程控制工程手册[M].北京:化工出版社,.[2] 李永和主编.工业酸度计[M].北京:化工出版社,.

服务项目

电话
预约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