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面临工程型缺水问题,除了强化节水措施,适当的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是满足工农业发展需求的关键。然而,这些决策的实施受到经济和环境的限制,需要通过全面的分析来确定。
1. 水利工程措施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设施,对引水、输水、蓄水和用水进行统一规划,建立一个完善、经济合理、科学的供水体系。目前,计划增加供水系统的调蓄能力,根据水利工程规划,到年建设座库容千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以及座小型水库,新增库容2.亿立方米。到年,建设座水库,包括9座中型水库和座村级小水库,新增库容3.亿立方米。同时,改善黄灌区主要渠道的状况,扩建和配套现有工程,以解决现有引输水工程不配套的问题。
2. 节水工程措施
(1)农业节水: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为.万亩,干支渠道总长公里,其中.公里已进行防渗处理,占比5.%。田间节水灌溉面积为万亩,占.%。目标是将农业用水的平均利用系数从0.提升到0.,最终达到0.8。井灌区将在年将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计划将节水面积从现在的万亩增加到年的万亩,将灌溉毛定额从立方米/亩降至立方米/亩。
(2)工业和生活节水:目前工业每万元产值的耗水量为立方米,重复利用率为%。目标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至%,并将工业用水的每万元产值耗水量(不包括电力)降至至立方米。同时,由于城市生活用水增长迅速,节水潜力巨大。
3. 人工调蓄增加地下水可开采资源
在小清河以南的井灌区,开展引河引黄补源活动,利用多年开采形成的地下库容,在汛期引入河水进行人工补源,以提升地下水位,增加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并缓解或阻止咸水入侵淡水。例如,颜徐和稻庄一带通过渠道引黄补源,年和年后分别引入万立方米和万立方米的河水进行补源,形成了淡水帷幕,阻止了北部咸水的入侵,并逐步回升了区域地下水位。
4. 利用其他水资源
东营市的其他水资源包括黄河浑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微咸水、引黄尾水、当地地表径流、小清河与支脉河的来水以及规划中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其开发利用取决于经济和环境条件。
(1)黄河高含沙浑水的利用:在黄河长时间断流的情况下,黄河浑水的利用变得尤为重要。如何远距离输送黄河浑水并直接输送到田间,已积累了大量经验。
(2)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油田每天产出污水万立方米,有个污水处理站,污水回注率为%至%,处理费用平均为每立方米1元。预计年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将达到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后的水质应达到排放标准,可适用于农业灌溉等用途。
(3)地下浅层微咸水的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矿化度数为2至3克/升,微咸水面积为平方公里,可开采资源为0.亿立方米/年。由于微咸水埋深较浅,开采成本较低,估计成本为每立方米0.元。可考虑与黄河水混合使用,用于农业灌溉。
(4)地表径流的拦蓄利用:东营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4.亿立方米/年。在排水沟和河道中修建橡胶坝等设施,在汛季中后期拦蓄优质地表径流,用于河道中储存或抽到平原水库中储存。东营市水利局等单位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效果显著。拦蓄地表径流无需大量投资,估计成本为每立方米0.至0.元。
(5)引黄灌区尾水的利用:由于引黄灌区水利用系数仅为0.,即使未来改进,系数也只能达到0.6左右。据估算,年引黄河可复用水量为0.亿立方米/年,年增至2.亿立方米/年。估计供水成本为每立方米0.至0.元。
(6)小清河和支脉河的来水利用:小清河和支脉河的流域面积约为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境水量分别为6.亿立方米/年和2.亿立方米/年。由于河水污染严重,目前仅在汛季中后期引用水质优良的河水,引水量为0.1亿立方米至0.4亿立方米/年。山东省已加大小清河治理工程的投资,随着上游污水排放的有效控制,估计可开发利用量将大幅增加。
(7)利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供水:根据规划,南水北调东线在东平湖分水东调,近期总引水量为7亿立方米/年,通过二级提水至小清河后自流管道输水至东营市,水源成本为每立方米0.7元。
流域概况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流域面积.2万km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 甘肃、 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9省、自治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约km。从河源到内蒙古托克托为上游,其中兰州以上大部分地区植物被覆较好;玛多至青铜峡的干流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青铜峡以下为河套平原, 灌溉 发达,可通航运。托克托至河南桃花峪为中游,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两岸为黄土高原,植被少, 水土流失 严重,是黄河洪水 泥沙的主要来源。桃花峪到河口为下游,两岸绝大部分修建了大堤,泥沙淤积使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5m,多的达m,故称悬河;沿岸多灌区,干流也可通航。河口附近,黄河入海水道不断淤积、延伸、改道,造陆作用强烈。各河段直接汇入干流的流域面积大于1万km的支流有十条,以渭河的面积与水量最大